查看原文
其他

7连涨!百万吨级“水鸡肉”火了!珠江所新品种问世:耐盐强、无惧链球菌,成活率90%

中国水产第一媒体 水产前沿 2023-03-09

----- 广告 -----

----- 广告 -----

----- 广告 -----

----- 广告,也是一种资讯 -----


耐盐能力强,罗非鱼进军咸水养殖,可与白对虾轮、混养
  • 文/ 水产前沿 叶丰齐


年产量高达100多万吨的罗非鱼,是我国淡水养殖界不可忽视的品种,也是蛋白质、微量元素和必需脂肪酸的健康来源,被业界誉为“水鸡肉”。这样一条营养丰富、环境友好的鱼,产量高、容易养,广受养殖者青睐。


传统养殖集中在南方沿海淡水区域,以华南三省及云南为主,北方沿海和内陆地区相对较少,而中国水科院珠江水产研究所(下文简称“珠江所”)卢迈新研究员团队推出的耐盐罗非鱼新品种,则有望改变这个局面。


“罗非鱼养殖已在中国推广多年,但仍有许多海水滩涂并未利用,所以我们引入耐盐品种进行杂交,希望突出新品种在咸水环境中的优势,给沿海地区增加新的养殖选择。”卢迈新研究员表示,“新品种对碱性环境也表现出较高的耐受度,因此我们后续将开展耐盐碱方面的相关研究,争取将该新品种在盐碱地试养。”


作为国家特色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遗传改良研究室主任、岗位科学家,卢迈新研究员主要从事水产养殖技术、遗传育种和病害防控技术研究,在罗非鱼等特色淡水鱼种质创新及多性状选育技术、免疫相关基因挖掘与功能以及养殖池塘环境修复技术等领域深入钻研多年,硕果累累。


近期,罗非鱼行情迎来喜人上涨态势,从7月20日至今,已实现7周7连涨。尽管鱼价行情一改低迷,但病害问题依然较为严峻,给业界带来一些不确定性。为此,笔者造访了珠江所,跟卢迈新研究员讨论罗非鱼产业发展的一些疑问,并向他了解罗非鱼新品种莫荷罗非鱼“广福1号”。


中国水科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卢迈新研究员


广告


罗非鱼在内销上依然比较有前途


水产前沿:罗非鱼出口受关税影响,内销面临其他品种竞争,您怎么看产业未来?


卢迈新:罗非鱼肉质较好,无肌间刺,而且冷冻对罗非鱼肉质影响不是很大,适合加工成鱼片,处理、烹饪简单,无论清蒸、红烧还是煎炸都很合适,非常方便消费者,在内销上依然比较有前途,关键在于营销开拓方式以及市场推广力度。


在整体行情不算理想的情况下,同样养罗非鱼,有些业者却依然能够盈利。这些业者往往善于观察每年鱼价走势、总结规律,从而制定合理的养殖计划,从放养密度到上市时间,都有清晰的考量和判断。譬如在年初时投放大规格越冬苗,赶在高温期前上市;高温期投放尾批小规格苗,降低养殖密度,减少池塘载鱼量。这样就可以避开高温期,降低发病死亡造成的损失。


水产前沿:对于这段时间十分严重的罗非鱼链球菌病,请问您有什么较好的解决办法?


卢迈新:一直以来,罗非鱼链球菌病在高温期间容易暴发,往往给养殖业者造成重大损失,许多科研单位为此进行疫苗研发。珠江所正在研发的疫苗包括灭活疫苗、弱毒疫苗还有重组蛋白疫苗;前几年也跟企业合作试验浸泡以及口服类型的疫苗,就实际效果而言,传统注射类疫苗较为理想,但受限于罗非鱼商品鱼行情,业者使用意愿不高。而且相比草鱼,给有硬棘的罗非鱼注射操作不便,推广上存在一定难度。再者,高温期罗非鱼一旦密集容易“烧尾”,即尾鳍变白糜烂,相互刺伤。所以,通过养殖技术和管理配套避免链球菌病发生可能更为适宜。


水产前沿:市场行情差时正逢高温,池塘频频死鱼,在养殖管理上,您有哪些建议?


卢迈新:我觉得有点“恶性循环”的意味,因为鱼价长期偏低,养殖成本相对较高,养殖户不得不提升养殖密度来尝试保住利润。当养殖密度增加,而养殖技术和管理跟不上时就容易导致病害暴发。但从另一个角度看,病害的发生相当于提高了养殖门槛,倒逼从业者注意改善养殖水环境,提高养殖管理技术,对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有一定积极意义。


上世纪的水产养殖,每逢年底必定清塘暴晒,年中养殖户也会撑小艇捞淤泥,但这系列操作慢慢减少了,现在许多塘底淤泥比较厚,还需业者在管理上下功夫。虽有各式各样的调水改底产品可供使用,我还是认为传统的清塘晒塘及生石灰消毒最有效。


另外,也可考虑采用鱼菜共生模式,有条件的可采取微流水增加换水频率,或提高水位降低水温,创造减少病害发生的条件。罗非鱼有“不知饱”的吃食习性,投料就会吃,一旦过量容易引发肠胃炎,降低机体免疫力,让病原有机可乘。减少投喂量,偶尔让罗非鱼停食1-2天,可起到一定的预防病害发生的效果。


对于具备一定规模的养殖场,可采取多塘轮作养殖不同品种,翌年彼此进行互换,可有效降低病害发生。其实水生动物疫病跟养殖品种也有一定关系,通常长速快的养殖品种,其抗病力可能会稍差一些,而杂交品种的抗病力相对较好。作为科研单位,我们希望选育出兼具生长速度与抗性等性状的品种。


莫荷罗非鱼“广福1号”


长速不俗,耐盐更强,抗病力突出


水产前沿:提到新品种选育,请您谈谈罗非鱼新品种“广福1号”。


卢迈新:从2000年把其父母本引入中国开始,我们已做了许多基础研究,杂交后经过各种小试和中试,最终在2015年通过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罗非鱼新品种——莫荷罗非鱼“广福1号”,历时十多年,很不容易。与一般罗非鱼相比,新品种体色介乎红黑之间,所有鳍条呈现红边,比较好分辨。作为杂交种,“广福1号”产苗量相对会低一些,但这并非主要问题。主要问题是新品种认知度暂时较低,市场仍未打开,多少影响苗企生产新品种苗的意愿。


而且在日常销售中,消费者通常难以区分新品种与普通罗非。由于这两年市场长期不景气,罗非鱼整体消费不甚理想,这对我们推广新品种形成一定桎梏。不过,近期有一些对此感兴趣的企业,拿种苗回去进行尝试养殖;在盐度千分之四十多的环境下,“广福1号”照样进食,令人惊异。可惜的是,我们科研院所的任务以保种为主,并无规模化生产,因此“广福1号”鱼苗产量目前并不多,希望今后可与有意愿、有实力的企业进行合作推广。


水产前沿:相较一般的罗非鱼品系,新品种“广福1号”体现高耐盐的特性,在实际养殖中表现如何?


卢迈新:根据在海南等地试养的案例,具体表现如下:


1.新品种抢食更为凶猛,与其他罗非鱼同塘,生长上会占据一定优势,在南美白对虾塘混养时12-15个月可达到4斤以上,长速不俗;


2.耐盐能力更强,新品种能够直接投放到千分之十五盐度的水体,完全无需过渡;


3.高盐度环境下,针对罗非鱼的病原一般会少许多。况且,新品种仍处于养殖的“黄金期”,抗病能力比较突出。在一次中试,池塘暴发链球菌病,吉富品系的罗非死得七七八八,而同塘试养的“广福1号”仍有接近90%的存活率。


发展罗非鱼海水及盐碱地养殖


水产前沿:请问您当时研发新品种的初衷是什么,发展潜力在哪?


卢迈新:罗非鱼已在中国推广多年,但仍有许多海水滩涂并未利用,所以我们引入耐盐品种进行杂交,希望突出新品种在咸水环境中的优势,给沿海地区增加新的养殖选择。


另外,这些年虾病颇为严重,我们希望通过罗非鱼与对虾轮作养殖减少病原传播的途径。实际上,品种间混养能够有效降低许多病害发生的几率。鱼虾生活习性有异,分类上分属脊椎与无脊椎动物,有些病原容易感染鱼类,有些则容易感染虾类,很少交叉感染;一些鱼类可以捕食病虾和死虾,减少病原传播、感染、暴发的可能性。


由于耐盐能力强,“广福1号”可与南美白对虾轮养或者混养。轮养顾名思义,部分池塘养罗非,部分养虾,当虾价不好,就在闲置的虾塘放养罗非,反之亦然,翌年轮换。至于混养,传统的对虾养殖本就以混养为主,可充分利用不同品种在各自水层生活的习性以及食性,构成互利关系生态位,增加养殖水体的效益;不过,新品种罗非鱼抢食凶猛,一般不宜混养太多,一亩放100多尾比较适宜。


水产前沿:据了解,引入我国多年的红罗非,也具备一定的耐盐能力,新品种与其有何区别?


卢迈新:红罗非其实也有较好的耐盐能力,不过其性别比例通常为1:1,商业养殖中需要使用激素转性。众所周知,罗非鱼雄性较雌性生长快30%以上,加上不用产卵损耗,能够提高生产效益。“广福1号”源于两个不同的罗非品种杂交,后代理论上100%为雄性,实际上也有95%以上的雄性率,基本无需转性。


而且,其父母本耐盐能力本就比较高,杂交后更是随母本橙色莫桑比亚罗非鱼,表现出更强的耐盐能力。


另外,“广福1号”对碱性环境也表现出较高的耐受度,因此我们后续将开展耐盐碱方面的相关研究,争取将该新品种在盐碱地试养,毕竟适应这种养殖条件的品种不多,尤其是北方内陆地区,虽然气温较低,但有些地方有热电厂排放温水可帮助罗非鱼过冬。而在南方,搭棚便能解决过冬问题。


水产前沿:咸水养殖中已存在多个竞争品种,如石斑鱼、金鲳鱼等,“广福1号”将扮演怎样的角色?


卢迈新:相比“贵重”的海水鱼类,罗非种苗价格更为低廉,也更加容易养殖,在投入和产出上能够体现优势。消费上,罗非鱼肉质并不差,喜欢吃罗非鱼的人也不少,我自己也喜欢吃,经常吃。当然这点因人而异。在价值体现上,罗非鱼这个“品牌”有点做烂了,大多数消费者对其实际价值不大认可,可能觉得无论淡水还是咸水养殖,罗非就是罗非,无法与石斑、金鲳鱼、多宝鱼等“贵重”海水鱼相提并论。不过,消费市场终归是各有所好,罗非鱼依然拥有特定受众,存在推广意义。



聚焦 | 回顾



----- 广告,也是一种资讯 -----

转载声明

本文为“水产前沿”独家稿件,版权合作,敬请联系wx@fishfirst.cn。

未获书面许可,一律禁止转载!谢谢合作!

新闻报料、线索提供,联系:news@fishfirst.cn

为水产品代言,请点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